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_日本在线观看一区_中文字幕日本一级高清片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從山西省一所地方高?创髮W英語教學及改革

作者:時間:2010-06-23 14:55:37  來源:  閱讀次數:1062次 ]
摘 要:很久以來,英語都是我國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的必修課。隨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英語教學也經歷了根本性的變化。通過對山西省一所普通高校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文章簡要回顧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歷程,及此次改革的及時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大學英語四級;語言應用能力;改革;學生需求 
  Abstract:Since a long time, English is m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a required course. As the 19th century 80’s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opening up” polic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as also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Of Shanxi Province, part of a regular college student survey, the article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and the timeliness of the reform.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CET4;language ability;reform;student demand 
   
  1 背景介紹 
   我國的英語教學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盛行于21世紀初期。早期,英語只是初中一年級以上學生的必修課。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以及當時有限的資源,學生基本沒有什么機會在課堂之外學到英語。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英語也開始顯現出它的魅力。到20世紀90年代時,英語已經成了從小學三年級到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必修課。有些父母甚至不遺余力地把他們剛剛年滿五周歲的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英語補習班。成年人也會被要求參加不同的英語水平考試,比如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專業英語四、八級等。 
   蔡基綱教授把我國的英語教學,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分成了3個階段。他把1986年《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理工科用》和《文理科用》兩個版本的出臺作為第一階段的終點;第二階段止于2001年,兩部大綱在1999年合并成了一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為全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設定了統一的標準。此大綱明確了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使他們獲取聽、說、讀、寫技能的要求(教育部,1999:1);第三階段始于2002年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這一項目標志著我國英語教學的新時代。它認為現階段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應以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為己任。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相應地改革了其考試題型及評分方法。由此,不難看出大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正向語言應用能力方向發展。 
   下文將以山西省一所普通高校的問卷調查為依據,簡要回顧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問卷發放對象為該校非英語專業在校生,共印發78份,其中72份收回有效。 
  2 大學英語教學之現狀 
  2.1 從《課程要求》來看 
  1999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用版)》提出將教學重點由原來的培養閱讀理解轉變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教育部,1999:1,蔡,2005:1)。同時,大學英語口語考試(CET-SET)也在四級筆試取得80分以上,六級筆試取得75分以上的學生中進行。到2004年,全國28個省34個城市可以同時進行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2007:1)。2007年,此教學重點在新版的《課程要求》中重新得到確定。由此,可以看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已經被引向了英語的交際功能方面,那么,過去幾年出現的交際英語教學法(CLT)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不管在工作場合,還是社交場合,人們說話的機會都遠高于讀和寫的機會。幾所知名大學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說”將是他們工作以后使用英語的主要方式。作為語言的一種“產出”過程,提高說的能力是不能獨立存在于讀寫能力之外的。只有在獲取了大量的聽讀內容,加以加工、轉化并升華,才能以說的形式出現。這也是我國大部分學生口語不好的原因之一。新的《課程要求》只不過是提醒我們注意并重視一個我們原本忽略或沒有足夠重視的事實而已。 
  2.2 從調查問卷來看 
  本次調查共發放2個班級78份問卷。在回答問題之前,要求學生自行選擇出他們自己認定的目前的英語水平:很好、一般和在平均水平之下。其參考標準分別為:能夠輕松完成課堂學習、并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口頭復述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夠完成課堂學習、并輕松完成課后練習、有選擇性地復述課文、發表自己的觀點;聽課較吃力、完成課后練習需要幫助。收回有效問卷72份,選擇“一般”水平的共39人,“平均水平”之下33人。無一人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很好”。 
  根據學生對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的選擇,被調查學生的學習傾向也與《課程要求》中對聽說能力的側重相一致。在72份問卷中,53%的學生認為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擁有就業優勢”和“職位升遷”,7%的學生為了興趣而學習英語。兩項相加,60%的被調查對象在英語學習方面態度端正,或者可以說,他們認同口語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24%的學生認為參加四級考試是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也就是說,絕對多數的學生都認同《課程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英語水平越高的學生,越重視語言的應用能力。 
   這一點也可從問卷中其他問題的回答得到證實。在調查學生中,只有少數人仍把單詞和語法的學習放在首位,半數以上已經意識到應該把所學內容作為他們將來可以模仿的例子來認知,而不僅只是要弄清楚其中的單詞和語法。46人(64%)認為他們已經達到,或者至少達到了部分他們所期望的學習效果。第10、12和14問顯示,學生對把交際教學法融入課堂的方法并不反感,越來越少的學生會把語法和詞匯看成是孤立于課文之外的內容。 
  然而,由第7和第4問看出,學生可能不會接受全部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活動。他們認為課堂中應該使用主要使用英語(56%),或許是因為他們處于一個英語作為外語(EFL)的國家,而想把課堂作為接觸英語的主要場合。 
  總體來看,這份調查可以說明,一旦學生的需求得以滿足,學生就會做好準備迎接改變。課堂上,他們與教師的改革積極配合。和入學時比,他們中的絕對多數在英語方面已經取得了進步。 
  2.3 從四級考試成績來看 
  這些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會使以上的結論更具說服力,可遺憾的是,學校有關方面并沒有進行成績統計方面的工作。被調查學生也大多不愿意對外公示他們的成績。根據部分學生(成績均在510分以上)和大多數教師的經驗,現在學校的四級通過率一般為10%~12%左右(2004年以前60分,2004年以后425分計),和前幾年相比,這個比率至少提高了3~4個百分點。 
  3 教學改革成功原因淺析 
  以上資料可以說明學生自入校后取得的成績,但這決不是偶然的。在本部分中,作者將簡單分析教學成功之后的一些因素。 
  3.1 從微觀的層面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有著內在的動力,比如,就業優勢、升遷及興趣等。這種主觀的需求可以自然而然地轉化為課堂內外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閱讀等活動。Anderson 認為,這些討論、閱讀活動恰恰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接觸到他們周圍真實的語言環境,更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認知并熟練地使用有關的語言結構。無獨有偶,這些語言結構正是他們學習英語的另一目的——四級考試的測試內容。這樣來看,在練習了口語、復習了教材之外,還順便把四級考試中有關于語法詞匯的內容也復習了。本身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事情。即便有些學生真的就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動機雖然被動了些,但對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新生來說,也不失為一個能讓他們持續努力的好方法。 
  3.2 從宏觀的層面分析 
  3.2.1 教育主管部門的決定性作用 
  這些學生所取得的成績是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的實施分不開的。2002年,教育部發布了教學改革計劃,得到了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以期適應中國加入WTO和新時代經濟發展、全球化的需要。作為一種自上而下實施的變革,實施起來便有著其天然的便利。緊接著,教材、包括配套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學生評估、四、六級考試的題型都相應跟隨新的《課程要求》出臺。而各個教學單位也是爭先恐后實施改革,以便得到社會認可并拿到政府的財政資助。正是這種廣義上的政治、經濟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使得這場遍及全國的教改得以轟轟烈烈地進行。如Kennedy所述,任何改革都是一項不能獨立存在于其現有政治經濟文化體制下的系統工程。
3.2.2 學生的積極配合及其內在動力 
  作為改革的對象和改革的對立面,學生在此項改革中的作用不可低估,F在的學生和老師從理念上更加能接受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也更加樂于嘗試新事物。Harvey任教的天津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旦年輕人的某種需求得到滿足,他們會是第一個起來棄舊迎新的。 
  3.2.3 實施教改的根據 
  作為經常使用英語的人,作者本人早就意識到了語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性。即便是交際英語教學法的反對派也不否認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就是能夠要自然流利地使用它。我想這也就是教育部之所以要把“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作為教學重要目的之一的原因吧。英語的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彼此聯系,相輔相成。由于口語和寫作是語言的產出過程,它們的掌握就要求大量學習、攝取原始資料后,進行分類、歸納、總結、整理,然后才能向別人表示出你的看法。顯然,教育部及考委會的專家們在新的時期給教師和學生提出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課堂中適時進行小組討論、演示陳述以及社會文化背景介紹都有助于幫助學生完成他們的學習任務。 
  3.2.4 時機成熟也是改革成功的關鍵 
  英語界著名專家Numa Markee先生說,成功的改革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因為人們需要時間去了解并逐漸接受它。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隨著教育部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幾次修改,逐漸誘導人們重新審視、定位英語作為語言的功能。自2002年起,288所大學加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計劃開始,長達七年的努力使教師和學生都愿意在課堂中使用交際英語教學法,任何新生事物都值得花費時間等待它開花結果。 
  4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盡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成功的,學生也從中受益,但有些問題阻礙了它的徹底實施。 
  作者所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計算機輔助教學設備的嚴重不足,教室連一臺投影儀都沒有。Wales認為教室環境應該是“溫馨的、有幫助的、并具有激發學生潛力的”。根據學生的陳述,他們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入付費的計算機中心。語音室是他們唯一可以接觸到的多媒體教室,可是在這個每兩周2 h的時間內,教師一般會安排滿滿的聽力訓練內容。這樣一來,與課本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不管在課堂內還是課堂外都基本沒有用處。 
  第二個問題,也是所有英語作為外語(EFL)的國家都有的問題,即語言及社會語言學方面的障礙影響到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外對語言活動的發揮。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教師才需要尋求一套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方法,把組織教學時語言對雙方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掌握他們的課程。因此,目前所流行的所謂的交際英語教學法結合語法翻譯法的方法,也不失一種好的嘗試。胡老也曾把導致我國英語教學低效的原因歸因于這種語言障礙。 
  雖然短時間內提高設施的配備和提高教師的語言功底顯然有些困難,但作者想,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利用自己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向學生轉達他們應對英語學習所持有的積極的、辯證的、勇于改進的態度,這是所有成功的教育改革必須大力依賴的。 
  下面,作者將就自己在課堂中所使用的一些技巧簡單做一回顧,以饗讀者。 
  5 課堂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及解決 
  5.1 要照顧到學生的需求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學生的需求是不可被忽視的,不僅如此,他們更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雖然同處一間教室,使用了相同的方法,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同,他們對課堂活動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他們沒有相同的收獲是因為有些部分他們就根本沒有聽懂。 
   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入學之初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不是根據他們的專業分班,或許能有些比現在好的結果。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他們不同的學習目的,不同的水平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從而達到提高語言能力的目標。 
  5.2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新的《課程要求》強調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然而在我國這樣一個EFL國家,要保持聽說讀寫之間的平衡才最重要。過分強調任何一方面的技能都會導致學生不能真正掌握英語的流暢使用。因此,根據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調整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作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對上文所述“混合式”方法就很滿意,因為它既照顧到了水平稍好些的學生,那些稍差的學生也不會因為完全聽不懂而放棄對英語的學習。 
   例如,在分析講解完課文“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后,作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道小組討論的題目:“What is your preference, watching TV or not?”.因為在講課文時學生已經對看不看電視這個問題有了些辨證的看法,再加上他們從課文中學到的如何使評論聽起來更加容易被接受,以及這樣一個和生活、學術、社會環境都密切聯系的情景,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辨論。無疑,這堂課過得快樂、輕松而又令人收獲頗豐。 
  5.3 學習環境和教師培訓 
   如前所述,Wales認為學生的學習環境應該對他們具有幫助并能刺激他們更積極地參加課堂活動。束定芳教授甚至主張開通國外有影響力的電視廣播節目來優化國內的英語學習環境。試想,在傳統的教室里,怎么可能讓學生的腦子始終有“我們現在正在使用新的方法學習英語”這樣的想法呢?也許,這正是有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目前的課堂活動和十幾年前沒什么兩樣的原因吧。 
   另外,教師的定期培訓和進修也是一項很必要的工作。它可能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催化劑。就作者所知,我國大部分學校在這個方面的工作還須加強。 
  6 結 論 
   自從2002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實施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盡管如此,對教師而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對一群特定的學生,他們需要的是什么,以及怎樣才能使他們獲得他們所期望的東西。要想提高教學改革的成功率,除了擁有天時地利的因素外,更要注意并重視學生的需求。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要求教師的知識、毅力和奉獻。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論文發表在線咨詢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廣告推薦

文章評論

共有 0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