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_日本在线观看一区_中文字幕日本一级高清片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金融類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困境

作者:楊榮華時間:2016-01-30 11:18:06  來源:www.455685.com  閱讀次數:1093次 ]
【文章摘要】
高等職業教育的突出特征,就是要培養出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能夠直接從事專業工作的有用人才。全面的實戰操作要靠設備完備的校內實訓室和校外的實訓基地來完成。所以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金融類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成為眾多高職教育辦學者需要攻克的難題。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實訓基地建設; 困境
   
現代高職教育辦學突破了傳統普通本科的學歷本位和知識本位為主的思想, 轉變為以能力本位的思想,實現了意識形態上的一次跨躍,這僅僅是高職教育辦學道路通暢與否的第一步,因為能力本位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第二方面是職業技術能力培養。目前對于大多數由普通專科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成人高校轉型而來的高職院校來說在第一方面的能力,已經有很厚實的根基,但在第二方面卻不盡人意。盡管在高職院校快速發展的這十多年里, 對于改制而來多數院校而言,在把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界限和度的問題上經歷過掙扎,在將高職學生的學習結構為知識學習、操作學習、案例學習、模擬學習的過程中經歷過痛苦,畢竟第一步的邁出,讓我們看到了彩虹。但是橫亙在高職教育發展路上的難題是職業技術能力培養的踐行,圍繞這一難題也產生了許多解決的模式,有些模式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正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實訓基地模式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實際效果上對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培養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共識的,所以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金融類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成為眾多高職教育辦學者需要攻克的難題。
1 金融類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對于高職學生技能培訓在國內外有成功的經驗,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德國的高職院校,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立了“雙元制”的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和“學院同企業相聯系”的培養模式始終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法國的高職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就體現出職業化,基礎理論課( 含基礎專業課和專業課) 僅占總學時的1/3,職業技術課占到了2/3,在第一學期就開設職業技術課,二年級學生就必須到企業實習,在企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8 到12 周的專業操作實習。國外與高職教學融為一體的實訓模式,對我們的實訓基地建設有一定的借鑒。這些年國內的一些職業院校創建的校內“工廠模式”、學院與企業聯辦的“院辦培訓中心模式”、“產業學院模式”、“工作室模式” 等,運作的也很成功,但是基本都是工科類職業院校的模式,或者說是院校的畢業生從事的崗位都是管制少的行業。金融行業極具特殊性,對于金融類高職院校的實訓模式還沒有可以參考的國外成功模式, 國內的金融類院校也缺乏科學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實訓基地建設的成功典范,因此解決金融類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問題就顯得非常迫切了:
(1)彌補人文類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的不足,拓寬金融類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培養的思路
(2)增強金融教育與金融行業的依存度,在相互促進中提高金融類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推動地區經濟金融的發展。
(3)最大程度地將金融深化成果應用在金融教育事業上。
(4)創造行業人才需求與高職就業畢業的對接窗口
2 金融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的突出特征,就是要培養出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能夠直接從事專業工作的有用人才。這里所說的職業能力指的是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從事專業工作的技術能力、技術水平和把握運用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以及轉換崗位或職業的能力。職業能力是高職學校學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他們得以走向社會并成功立足、求得生存條件的基石和底牌。職業能力實質上是學生熟練的動手操作技能,能將成熟的設計方案或科研成果轉變為合格的產品或完備的運轉程序,從容、圓滿地完成崗位所賦予的各項任務。為了在學習階段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很多高職院校都借助了實訓基地模式,也就是模擬的或真實的技能訓練現場或者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從大多數的金融高職院校的實訓場所看,無非就是授課課堂、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三類。授課課堂的實訓只局限于某個知識點是隨堂訓練,全面的實戰操作還要靠設備完備的校內實訓室和校外的實訓基地來完成。學生實際技能訓練的專門場所是針對于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而言的,而恰恰是這兩個專門場所在金融類職業院校中存在的問題較突出。
2.1 校內實訓室存的問題
第一,外觀環境與金融業務部門的差距弱化了對學生的技能學習的環境約束。目前的學院實訓室就是一般的教室改裝而來,學生從視覺和心里上就將其當作上課的教室,與實際工作現場有本質不同, 學生很難進入職業的狀態;
第二,實訓內容的單一性弱化了對學生職業技能要求的約束。金融類實訓與普通企業類生產性實訓有很大區別,它需要與客戶的交流和溝通,而我們的實訓卻是學生針對裝有特定的軟件的電腦前操作, 充其量是熟悉軟件操作,與實際的金融工作有較大距離。
第三,指導教師的非專業化弱化了對學生管理的約束。目前金融類院校專業教師真正達到雙師能力的寥寥幾人,他們也是機械地完成教學各環節的任務,從指導學生實踐方面力不從心,對實訓所達到的標準不確切,無法嚴格要求學生。
2.2 校外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金融類職業院校來說,校外實訓基地是金融專業學生直接面對社會職業環境的最好模式。而金融類職業院校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面臨問題很棘手:
第一,實訓基地開發上有名無實。校外實訓基地是金融類院校與金融企業合作的產物,事實看來,即使校外有多家金融機構掛牌為實訓基地,實質上是院校與金融各行業的表面合作形式,這種形式適合學院的對外宣傳,與學生技能培訓是脫勾的。
第二,實訓基地的實訓有名無實。在與多家建立的實訓基地中不乏容納一部分實習學生的金融企業,但學生實習的內容都是外圍的內容,與實質的金融業務不沾邊,如有的金融院校與金融企業進行了真實的校企合作,但實習學生接觸不到具體的銀行業務,僅僅對步入社會有了些初步認識,有的甚至因實習中所做的邊緣性工作而對所學專業產生了反感,對就業選擇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三,實訓基地效用上有名無實。校外實訓基地不是學生到學校以外的實習場所那么簡單,而應該是學院與企業深度合作建立的實習場地,包括校企共同制定關于校外實訓基地內學生的實訓形式、實訓內容、實訓時間及實訓評價體系等。而我們今天所存在的形式完全由對方決定, 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出入很大,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訓練根本無法實現學生走向對口崗位的提前培訓。
盡管金融類院校建設實訓基地對實現金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意義重大, 但是建設實訓基地還需要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的過程。面對上述金融實訓基地建設中的實際困難,不能僅靠金融高職院校自身力量來解決,只有在政府的政策引導、金融企業的積極參與、金融高職院校努力爭取下,才能保證實訓基地的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1] 王少娥 劉春秀 張穎 .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研究.《文教資料》,2012,(7).
[2] 花美蓮.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廣西教育C 版》,2013 (1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論文發表在線咨詢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廣告推薦

文章評論

共有 0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