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PBL教學法; 問題情境; 藥理學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1969年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學醫學院首次使用,目前已被世界多所醫學院校推廣應用。我們在藥理學教學中嘗試應用PBL教學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1 引入PBL教學法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學員提問是思維過程和吸取知識的反應;教員提問則是啟發誘導和教學反饋的手段。因此,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師生必須要有問題意識。其實對于“疑問”在學習中的作用,我國古代教育家早有論述,如北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張載指出:“學則需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南宋時期著名教育家朱熹則認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可見,“問”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問,尤其是長期不問,往往就意味著不懂、不會、不能,而學習積極性、創新能力也就隨之慢慢泯滅。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對學員問題意識的培養,而PBL教學法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它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員面前,讓學員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員創新思維的發展。
藥理學是一門為臨床合理用藥、防治疾病提供理論依據,為新藥研發奠定基礎的醫學基礎學科,它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和藥學的橋梁學科,學員學好并掌握藥理學知識對以后的學習、工作、發展非常重要。所以,在藥理學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既是適應教學改革的必然之舉,也是學科本身性質所決定的。
2 PBL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PBL教學法的首要環節是提出問題,關鍵是討論問題,目的是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引導學員主動獲取、探究知識和思考問題,從而使學員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為此,我們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把教學目標要求掌握的內容嚴謹地安排在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之中,使學員有興趣集中精力去思考和參與討論,體會自己解決問題后成功的喜悅,同時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2.1 通過文學故事情節設計問題情境 《三國演義》相信沒有人沒看過,如請學員列舉其中的重要人物,肯定少不了諸葛亮、周瑜,教員設問:“才貌雙全的周瑜怎么早早就死了?”回答雖然是五花八門,但這一問卻引起了學員的興趣,他們會想:“這個問題和藥理課有關嗎?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教員就此引導學員從醫學角度聯想,都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那么什么樣的人容易被氣死?日常生活中什么樣的人應該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如果你遇見某人左前胸劇烈疼痛會想到什么?怎么急救?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促使學員進行一系列的思考、討論,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恍然大悟,周瑜可能有冠心病,由于心絞痛發作而死,假如當時有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兩粒,或許能救其一命。討論到這種程度,學員就會急于想知道硝酸甘油為什么能抗心絞痛?為什么要舌下含服?催促教員把教學內容講授下去,滿足其對知識的渴望。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設疑—初步釋疑—自己置疑—最終釋疑”的步驟中不斷加深,同時誘導了學員的問題意識。 2.2 通過觀看視頻資料設計問題情境 在學習抗精神失常藥氯丙嗪時,教員先請學員觀看兩段視頻,一段是關在籠子里的狗、猴子煩躁不安、上竄下跳,注射氯丙嗪后變得很安靜;另一段是精神病人揮舞著雙拳引吭高歌,給予氯丙嗪后也變得很安靜。看完后請學員分析氯丙嗪主要有什么藥理作用?可以治療什么病?而這正是授課重點。在教員啟發下學員自己得出結論,心情愉悅,學習興趣高漲。緊隨其后又設問:“藥物是一把雙刃劍,長期使用氯丙嗪會產生什么樣不良反應?”再播放一段視頻,猿猴用氯丙嗪后自動泌乳;精神病患者用氯丙嗪后強迫性張口、伸舌、斜頸、反復徘徊。學員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學員通過視頻資料掌握了結論性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員追問“為什么?”,給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深層次地學習。 2.3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矛盾產生問題情境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因之一是心肌收縮力減弱,所以臨床上傳統使用強心苷類藥物治療CHF,β受體阻斷藥由于具有負性肌力作用而被視為治療禁忌,但目前卻常用β受體阻斷藥以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及猝死率。美國FDA已批準卡維地洛(一種β受體阻斷藥)作為正式治療CHF的藥物。很多人包括學員對此表示懷疑,但這種在常規思維下不能想象的做法臨床卻有效,為什么?把問題交給學員,引導其復習β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CHF的病理生理機制,學員在教員啟發下聯想思考,會逐漸闡明β受體阻斷藥治療CHF的作用機制,找出答案。這種做法非常有利于開啟學員心智,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2.4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問題情境 在講授M受體阻斷藥阿托品時,教員先講授阿托品的藥理作用,然后引入相關臨床病例,如阿托品滴眼液致尿潴留的病例,先請學員依據阿托品的藥理作用討論臨床用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然后分析病例中用阿托品滴眼液點眼致尿潴留的原因,再在教員啟發下歸納阿托品常見的不良反應及禁忌證。這種問題情境的設置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使學員充分體會到學有所用。緊接著請戴眼鏡的學員回憶自己驗光配鏡的經歷,由學員引出阿托品在眼科的應用及注意事項,在教員點撥后延伸到阿托品替代品的研究及應用。這樣,經過一系列的“問題”銜接,完成了教學任務,學員深刻理解并掌握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PBL教學法的本質是基于問題情境,發現、探索、掌握知識,使學員學會思考,學會學習,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在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以“問題”為線索展開教學活動,改變了教員“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引導學員積極思維、大膽嘗試、發展智慧、學會質疑、學會探究,調動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員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