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吸氧對改善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效果觀察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肺心病患者長時間吸氧氧療的療效。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長時吸氧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長時吸氧組每天持續吸氧大于15 h,對照組每天持續吸氧小于10 h,兩組患者均給予鼻導管1~2 L/min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強心利尿等治療。結果:長時吸氧組血氧飽和度變化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PaO2和PaCO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老年肺心病給予長時間持續氧療,可降低肺動脈壓,改善肺循環和心肺功能,療效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老年肺心病;氧療
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動脈壓力升高,導致右心擴張、肥大的心臟病,氧療被認為是一種能改善患者預后的有效手段,可明顯緩解病情,改善癥狀[1]。我院2008年以來收治老年肺心病患者60例,采取長時間持續氧療30例,觀察發現其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改善明顯高于短時間持續吸氧3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0~73歲,平均年齡66.4歲。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國第三屆肺心病專業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2],其原發病均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隨機分為長時吸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和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臨床表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強心利尿等綜合治療。長時吸氧組30例給予鼻導管1~2 L/min流量持續氧療15 h或以上。對照組30例,給予鼻導管1~2 L/min流量持續氧療小于10 h。兩組患者均用脈氧計測定當天吸氧期間的血氧飽和度(SaO2),持續吸氧結束后30 min抽肘靜脈血測PaO2和PaCO2。
1.3 統計學方法藥學論文發表
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長時吸氧組SaO2變化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動脈血氣分析PaO2和PaCO2兩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表1 兩組患者氧療后SaO2、PaO2、PaCO2比較(略)
3 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問題是通氣障礙、缺氧和CO2儲留同時存在,但缺氧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變化,對機體的危害遠遠超過CO2儲留,因此氧療是重要的治療措施,一般行控制性氧療,即持續低流量吸氧[3]。本科室在對老年肺心病患者進行持續氧療時發現,持續吸氧時間與患者的預后有一定的關系。本研究通過對6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不同持續氧療時間后SaO2、PaO2和PaCO2的對比研究發現,每天持續氧療15 h及以上的患者,SaO2和PaO2顯著高于每天持續氧療不足10 h的患者,PaCO2在兩組之間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認為通過增加持續吸氧時間,可改善肺彌散功能和血氣交換、減少氣道的阻塞及肺過度膨脹、改善肺的低通氣狀態、提高血氧飽和度,從而使動脈血氧分壓升高,反射性地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最終降低肺動脈壓力。長時間吸氧還可增強纖毛清除功能、減少痰液在氣道中滯留,使生理死腔減少,從而減少生理無效腔/潮氣量的比率、改善通氣/血流失調,繼而改善肺循環和心肺功能。綜上所述,增加老年肺心病患者持續氧療時間,可降低肺動脈壓,改善肺循環和心肺功能,療效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臨床醫學論文發表
[1] 肖志凌,向宇,周觀珍.長期氧療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況及活動耐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38-438.
[2] 戴瑞鴻.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上海:上海科學教育出版社,1999:197-198.
[3] 黃象謙.內科臨床與新進展[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版公司,1997:240-248.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