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干旱災害的成因及其對策
【內容摘要】:我國領土面積較大,很多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尤其是隨著近些年全球氣候變暖,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產生了變化,自然災害也頻頻發生,其中干旱災害是對我國經濟和農業危害最大的氣象災害。據相關調查我國每年受旱災影響面積高達五十萬平方公里,有四億人口受災害的影響,產生的經濟損失也高達兩千多億元人民幣, 所以對干旱災害進行研究,并分析解決對策有著較大的意義。
【關鍵詞】:干旱災害 產生原因 危害 對策 思考
1 我國干旱災害產生的原因
1.1 地形和季風的影響
旱災的產生是由各方面原因產生的,其中自然地理條件是較為主要的原因,在地形上,我國處于世界最大的大陸的東南, 東臨世界最大的海洋,且我國大陸的部分縱向跨度較大,東南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之一,而深入到西北地區則是較為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另外我國的地形也比較復雜,地勢從西向東有著三個階梯,多種地形帶來的氣候也較為多變。同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陰雨天氣較多,而越深入內陸,降雨就越少,大部分地區的雨季都集中在夏天和秋天,這種降水模式會使當地的干旱呈現出季節性,但有時西北內陸地區會連續幾年不下雨,導致連年干旱,當地民眾受災嚴重。
1.2 水環境惡化,加劇旱災情況
在我國,除了地理環境帶來的干旱之外,人為的影響也在不斷的家具干旱災害的情況,其中水環境惡化就是比較直接的原因之一。我國水環境惡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水土流失,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的不斷流失使土壤的蓄水能力逐漸下降;另一方面是水污染不斷加重,由于我國之前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導致大量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水、垃圾等被排放到了江河和土地中,這樣既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也使水源遭受了嚴重的污染,甚至由于垃圾的排放很多地下水也遭到了污染,這些被污染過的水已經無法被使用,從而進一步加大了我國干旱災害的危害。
1.3 水資源浪費嚴重
雖然我國常年遭受旱災,但是在水資源的使用上卻依然是比較浪費的,這也間接加劇了災害,水資源的浪費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比較明顯的是農業上的浪費,眾所周知農業需要大量的灌溉水,但是當前我國農業灌溉還處于大水漫灌的階段, 灌溉技術落后且灌溉設施也已經老化落伍,只有30% 的利用率使我國每立方水的生產力不到1 公斤,遠低于世界2 公斤以上的平均值。另外浪費比較多的是工業用水,每萬元產值所需要用的水達到一百多立方米,而發達國家的則只需要利用不到十立方米。
2 干旱的防災減災策略
2.1 根據水資源的承載力來規劃未來發展
水資源是和我國經濟息息相關的,所以在城市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到當地水資源的情況,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此政府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不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城市用水還是農村用水,都要做出一個較為詳細且準確的規劃,并根據這個規劃來對水資源進行調配和保護,使水資源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高效能使用。同時政府要加強對水污染的治理,對污染性企業的排污進行定期檢查,對不按照國家規定處理污水的企業要停工限期整改,如果到期依然沒有整改的要堅決取締,另外,要限制對地下水的盲目開采,對已被污染的水體進行凈化,保證水環境逐漸得到改善。總之政府要根據水資源來調整工業、農業的規劃發展,使水資源得到最大的保護和利用。
2.2 節約用水
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節約用水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首先在技術上,我國要加大對相關節水技術的研發,提高工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由于技術導致的不必要的水資源的浪費;其次在制度上,要制定一系列的節水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和農民自覺使用節水技術, 而對于一些耗費水資源較為嚴重的項目則不予以審批,從整體的環境上營造節水氛圍;第三,在宣傳上,要加強對節水的宣傳,使普通的群眾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識的節約水資源,減少對誰的浪費,從而從生活擴散到其它方面,在全社會掀起節約用水的浪潮。
2.3 加大對抗旱水利工程的建設
對抗干旱災害的重要方式就是建設相關的水利工程,減少干旱對我國經濟帶來的損失。對此各地方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投入,建設起一批蓄水、引水和吊水工程,盡可能的攔蓄天然的降水,同時科學的調用現有的地表水,合理的開發地下水,例如國家投建的“南水北調”工程等,而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更是能夠在一定時間內看到成效,改善當地的干旱情況。
3 結語
干旱時影響我國農業和經濟發展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在近些年我國干旱面積逐漸擴大,經濟損失也隨之提升,對于社會發展以及穩定有著不良的影響,本文分析了旱災的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為更好的減少干旱災害的發生以及干旱災害帶來的損失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黃會平.1949 ~ 2007 年全國干旱災害特征、成因及減災對策[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0(11) .
[2] 黃會平.1949-2007 年我國干旱災害特征及成因分析[J]. 冰川凍土.2010(04).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