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魚歲]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試驗研究
作者:時間:2011-01-03 10:10:42 來源:www.455685.com 閱讀次數:1066次 ]
關鍵詞丁[魚歲];池塘;健康養殖技術;效益
中圖分類號S965.1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0)03-0329-01
丁隸屬于鯉科、雅羅魚亞科,屬,是我國從歐洲捷克引進來的名貴新品種,無肌間刺,含肉率及蛋白高、脂肪低,營養豐富,味道鮮美[1,2]。經飼養實踐證明,丁[魚歲]這一品種在存活、生長、飼料轉化、抗病、抗寒、起捕、市場需求、經濟價值等諸多方面都具有良好的養殖優勢[3]。筆者開展了丁[魚歲]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試驗,現將試驗情況報告如下,以供養殖戶參考。
1材料與方法
論文發表網
1.1池塘條件
試驗池地點在川中遂寧,位于明星發電引水渠南北堰閘門前池左岸邊。面積6 133.33m2,池水深1.9~2.2m,池底平坦,淤泥少。年平均水溫17.3℃,最佳生長水溫22~28℃有150d左右。pH值7.3~7.6,溶氧5~7mg/L,氨氮、亞硝酸鹽和COD含量均在漁業用水標準之內。池水透明度在30~35cm,引用水清、新,無污染。
1.2試驗魚種
要求放養魚種規格均勻,體表光滑,體壯活潑,鱗鰭完整,無傷、無病[4]。主養魚種丁[魚歲]放養規格在30~60g/尾,鰱、鳙魚種等混養魚種規格在110~180g/尾,于2月25日投放,共放魚種14 260尾,其中,放丁[魚歲]魚種1.875萬尾/hm2,放混養鰱鳙魚種4 500尾/hm2。
1.3試驗實施
1.3.1放養前準備。采用干塘清塘法,進行池塘消毒。在魚種下池前7d,用生石灰2 250kg/hm2對漿全池潑灑;在消毒3d后,施畜糞水4 500kg/hm2;魚種下塘前4~5d,把池塘水位關到1.3~1.5m。在魚種下池時,用3%~5%的食鹽浸泡5~10min。浸泡濃度視魚種健康與水溫狀況而靈活掌握。漁用工具也要進行嚴格消毒。
1.3.2投餌。根據丁[魚歲]食性,確定飼料投喂品種,以保證育成生長的需求。按照定質、定量、定位、定時的“四定”原則進行投喂。丁[魚歲]采用粗蛋白32%~35%的硬顆粒配合飼料,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9~10時、下午4~5時在固定位置各投喂1次,采取“少-多-少、慢-快-慢”的投餌方法,以在1h之內80%的幼魚吃好、吃飽為度。鰱鳙魚采取常規養殖的方法。
1.3.3水質調控。在育成過程中,隨著幼魚不斷長大,且水體負載量逐漸增加。因此,池塘水位相應增加,每10d增加水位10~15cm,當水位線達到1.8m后,采取15d左右換新水15cm左右。并保證池水有一定肥度,每月施2~3次的糞水,使池水透明度在30~35cm。在5~9月每15d用EM菌15 kg/hm2來調控水質,使池水水質肥、活、嫩、爽。早晚巡塘,搞好池塘清潔衛生,做好日常工作日記。
1.3.4病害防治。魚病防治是丁[魚歲]與鰱魚種套養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對癥下藥”的魚病防治原則,堅持每月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殺菌滅毒1次;每2個月用靜蟲清殺蟲1次;在魚病流行季節,每15d用魚蝦康、腸炎爛鰓寧等內服魚藥做成藥餌投喂1~2次。在養殖過程中未發生疾病。
2結果與分析
于11月12日出池,丁[魚歲]出池產量4 366.5kg,平均產量7 119.3kg/hm2,尾均重412.3g;混養鰱鳙魚出池產量3 841 kg,平均產量6 262.5kg/hm2;實現魚平均產量13 381.8kg/hm2;平均產值373 934元/hm2,平均成本127 744元/hm2,平均利潤246 190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00∶2.93(見表1、表2)。
3結論與討論 快速論文發表
由于采取池塘丁[魚歲]健康、生態立體養殖法,且丁[魚歲]與鰱、鳙魚之間不產生爭食和殘殺,形成池塘中相互促進共存的良好生態環境[4]。在飼養中進行科學施肥、合理投喂配合飼料,保證了魚種生長所必需的營養要求,因此取得了池塘丁[魚歲]出池成活率92.1%、平均產量7 119.3kg/hm2、混養魚平均產量6 262.5kg/hm2、實現平均總產量13 381.8kg/hm2的顯著成績。
5~9月每月定期潑灑生石灰,用量控制在225~270kg/hm2;定期加注新水和更換新水,保證池塘水位;同時靈活掌握施肥量和每15d用EM菌15kg/hm2來調節水質肥度,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池水始終處于肥、活、嫩、爽的狀態中,并且池水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為魚類生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5]。
苗種下塘必須嚴格消毒,防止病菌入池;定期對水體消毒殺菌、滅蟲;魚病流行季節定期投喂藥餌,發生魚病時準確診斷,對癥下藥,才能有效地控制魚病和達到“三高”效益的目的[6]。試驗實現平均產值373 934元/hm2,投入產出比1.00∶2.93的經濟效益,就充分顯示了這一點。
試驗由于放養的丁[魚歲]規格不一致和偏小,出池規格在200~750g/尾,個體相差較大,300g以下丁[魚歲]占出池產量的45%。故而在選擇魚種投放時一定要整齊,尾重50g以上的魚種為佳,才能獲得最佳效益。
4參考文獻
[1] 韓育章.丁[魚歲]的生物學及養殖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漁業致富指南,2004(11):38-39.
[2] 王佳喜.丁桂魚(丁[魚歲])的生物學與繁養技術講座第十六講丁桂魚魚種培育的日常管理和運輸[J].漁業致富指南,2007(8):52-54.
[3] 喬桂芹.丁[魚歲]靜水主養技術[J].河北漁業,2006(11):22,29.
[4] 袁泉.鄧永生.鰱魚種池塘套養丁[魚歲] 技術試驗[J].科學養魚,2009(4):31.
[5] 溫曉紅.網箱養殖歐洲丁桂魚技術[J].內陸水產,2007,32(6):24-25.
[6] 汪曉慧,陸波,王軍,等.歐洲丁桂魚引進及生態養殖試驗[J].中國水產,2007(2):48-49.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草魚健康養殖生產力對比及效益分析
下一篇:口蹄疫病毒遺傳變異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