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_日本在线观看一区_中文字幕日本一级高清片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生態文化視野中我國古代公共園林研究

作者:李洋時間:2013-12-13 14:36:12  來源:才智  閱讀次數:963次 ]
公共園林,是指具有優美的自然風貌,經世代逐漸開發建設而逐漸形成的擁有大量著名的旅游點,并帶有公共性質的游憩場所。在中國古代,公共園林大致來自兩種情況:一是文人官吏在山川湖池旁所修建的亭閣廊榭;或在衙署辟出部分建筑供官員及其眷屬居住的住所;或為書院,以利生徒潛心研習;或為紀念性(祠堂)、酒樓、茶肆、客棧;或為城鎮公共園林作為民眾樂于游憩之處。二為寺觀園林,形成以寺觀為中心的風景名勝區。公共園林的出現, 使我國古典園林從“私有制”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具有開放性、愉悅性、公眾性的特點。
“公園”是一個西方的概念,對于中國古代來說,并沒有“公共園林”的說法,但在研究《柳宗元集》、《四庫全書》、《水經注》等史料的記載中,有很多具有開放性、愉悅性、面向社會大眾的公共場所,它們以各種形式和稱謂貫穿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如“嬉游之處”、“行樂處”、“游觀之所”、“吟賞地”等等,這些都表明了中國古代確實有公共園林的存在。在城市化迅猛發展的今天, 我們過于高估了物質文化的成就,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重要性,這已經離公共園林的建造初衷越來越遠。只有從傳統、從歷史文化遺產中,現代人才能真正認識到自身以及環境的文化,找回缺失的精神力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關于現代公園的專著,但多半是闡述園林的設計、建造、結構等方面的,如《園冶》、《中國古代園林史》、《中國古典園林史》等,因此,本文并不是單純地談及園林營造的技術層面,而是在諸多理論的基礎上,注重公共園林的生態關懷、環境關懷以及人文關懷。
我國古代公共園林中有著豐富的生態文化思想。第一,節用惜民、因地制宜的完美結合。其中,節用惜民的意思是要節約工程開支,不因為風景建設而浪費金錢、疲及人力。這不僅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信條,也是造園的重要指導原則,同時更是人類應共有的傳統美德。如在《柳宗元集》中描寫的邕州馬退山茅亭時就提到,該茅亭雖然不施華彩,茅草屋頂未加修剪,周圍也不筑墻,“無欂櫨節棁之華。不斫椽,不翦茨,不列墻”,而是以青山作為屏風, 以白云作為籬笆,使茅亭成為觀光游覽的好去處。在因地制宜方面, 古時所提倡的是不盲目改造地形,盡量利用原有的地貌地形,就地取其土石、水泉、草木造景。如衙署園林(即官衙所附屬的內部花園) 的位置有時不僅位于衙署內、還常位于府、州或縣治所在地或在其城郊,多會因水而建。如永嘉縣的“眾樂園”,就是建在衙署之外的衙署園林。由于有了水源,生態環境就會得到改善,極大地提高了衙署的審美品位。還如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所提到:“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這些都是典型的利用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園活動,因此,建造公共園林必須堅持利用自然資源的合理性,堅持適度開發的理念。而不是像當今這樣,過度地對自然進行開發,造成對景觀周邊環境的破壞,甚至是大面積的污染。第二,公共園林的建設與為政之道緊密相關。早在隋唐時期,許多官吏在思想上已經認識到了觀游對社會和諧與江山社稷的穩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與政事有著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他們的公共園林營造活動常常表達了為政之道。比如著名的有白居易治理西湖,柳宗元對永州、柳州兩地的風景開發等等。衙署園林是官吏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官吏們是封建帝王駐各地的代表,老百姓稱之為父母官。因此,同皇家園林一樣,衙署園林實際上也是皇帝所派出的官員權力與地位的象征。官吏們對官衙城池的修建,也會涉及到衙署園林。它雖然是供當地主要官吏們游憩、享樂,但在傳統的節日里也對鄉鄰開放,在其中擺臺設戲, 或者舉辦廟會,官民同樂。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民同樂”的仁政思想,注重人與人相和諧的生態理念。第三,“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國古代公共園林在建造過程中從很多方面體現了傳統的生態思想,是我國生態思想的起源和早期的發展。“天人合一”的觀念及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相容,不僅是影響中國古代建筑特色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老莊、魏晉玄學主要的哲學觀點。如在唐代李翺的《李文公集》中提到:“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視遠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翺之對者居數百人。劒池上峭壁聳立,慿樓欗以遠望。”西方文化中所推崇的是征服自然,而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 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由此發展形成了公共園林的造園思想。在“天人合一”的指導思想下,我國公共園林的建造無不體現了生態設計的各種理念與表現思想。
我國正式提出生態建筑概念的時間并不長,但在古代公共園林的建造過程中所存在的生態思想已經有了很久遠的歷史。公共園林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對古代園林建設和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又蘊含著濃厚的生態倫理思想,所以我們應該對古代公共園林進行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以彌補中國古典園林研究中這一領域的空白, 充實和豐富古代園林生態文化的內涵,對當今的生態文明事業的建設具有多方面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第一版)[M].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0.
[2] 嚴耕, 林震, 楊志華. 生態文明理論構建與文化資源[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
[3] 羅華莉. 中國古代公共園林故事性研究[D]. 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2012.
[4] 閻景娟.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中的生態和諧理念 [J].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
[5] 趙興華. 京華園林史話[M].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1999.6.
[6] 姚柯楠. 論中國古代衙署建筑的文化意蘊 [J]. 古建園林技術. 2004.1.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論文發表在線咨詢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廣告推薦

文章評論

共有 0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