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報關與國際貨運課程體系研究
作者:林曉慧時間:2016-01-29 13:25:46 來源:www.455685.com 閱讀次數:1268次 ]
從分析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能力入手,根據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和職業崗位技能標準,闡述高職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標準的對接問題,確定報關與國家貨運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原則,構建“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使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能力無縫對接,真正實現“課證融通”。
【關鍵詞】
報關與國際貨運; 課程體系; 高職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區別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立足就業市場,培養出符合社會、企業要求的“準職工”。只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建立起相應的教學體系,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1 與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行業企業崗位對接
通過對報關與國際貨運及相關行業的調研得知,高職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有:各類外貿公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專業報關行、國際船運公司、港口有關企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企業等等,可以從事國際貨物海運代理、空運代理、商品進出口報關報檢、物流管理等多種崗位的工作。
通過調研還了解到,相關行業工作崗位分工比較明確,要求在了解報關與國際貨運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外貿相關行業對工作崗位分工邊際模糊,更需要具有制單、報關、報檢等多方面能力的復合技能型人才。不同行業對技術人員要求如下:
報關行業:要求專業人才精通海關法規、具有報關和報檢程序管理和商務管理知識,獨立開展報關和報檢業務等專業綜合技術能力。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要求專業人才具有扎實的國際貨運代理理論,具有各類貨物配載操作能力以及現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具備市場預測及經營銷售能力。
外貿相關行業:要求專業人才具有扎實的國際經濟貿易和國際營銷基本理論知識,能夠勝任一般性的國際商務工作、國際貨物運輸業務代理、報關、物流等方面的工作。
根據專業和崗位的具體要求,課程設置應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和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課程內容應以“必需”、“ 夠用”、“ 適用”為原則, 課程建設以面向就業崗位,突出實用、強化技能兼顧學生未來發展為方向。確定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為: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單證,貨代實務,貨代英語,報檢實務,報關實務,商品編碼。
各門課程按照“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 的原則,具體安排如下表1 :
2 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本專業結合行業資格標準合理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確定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制定相應教學大綱。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根據行業能力需求構建“課證融通”課程體系,在專業核心課程建設中將職業資格能力考核標準融入教學大綱中, 組織學生參加報關員、國際貨運代理員、國際商務單證員等職業資格考試,增加了學生就業的砝碼(如表2)。
3 跟隨行業新動向、引進企業新技術, 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
為探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產、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應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與行業企業的專家經常性地交流和研討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專業建設和發展把握方向。
4 改進教學方法,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高職辦學要求, 充實實踐教學內容,應初步形成由實驗、實習、實訓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的比重在課程設置體系中達50% 以上,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及學生自身能力發展要求,在課程內容中應增設技能實訓、模擬角色、頂崗實習等實訓課程。
例如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有報關員、報檢員、國際貨運代理操作員、跟單等,把崗位能力要求,納入教學實踐過程中。分階段將各種能力訓練分解到各個實訓項目中去,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素質培養和職業訓練并重,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原則 ,注重實習內容和企業崗位要求對接,及時將相關行業的新技術引入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實習過程和工作過程對接。
按照“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整體思路安排課程體系,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如表3 :
我國著名職業教育專家姜大源認為, 職業教育課程是連接職業工作崗位的職業資格結構與職業院校培養目標結構之間的橋梁。職業教育課程不僅讓學生具備勝任職業工作崗位的能力,而且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步入社會走上更高層次職業崗位打下良好基礎。因此,課程體系建立是高職教育一個關鍵的環節, 能夠達到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 要求。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應符合崗位的任職要求,做到課程體系與崗位技能標準無縫對接,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韓蕾.Word 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6,(34)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國外高職教育實訓模式對中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