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_日本在线观看一区_中文字幕日本一级高清片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淺析成語“名正言順”的用法演變

作者:王永嬌時間:2015-03-07 09:27:21  來源:www.455685.com  閱讀次數(shù):1179次 ]

淺析成語“名正言順”的用法演變 

 

王永嬌  廣東海洋大學(xué)寸金學(xué)院  廣東湛江  524000

 

【文章摘要】

 

   通過對“名正言順”這一成語的語料進行分析,概括出它的演變過程,并且對它的使用形式、表意內(nèi)容、語法功能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釋。全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名正言順”的出處,即“名正言順”的語源形式,并且闡述其語源形式的使用形式、表意內(nèi)容、語法功能等三方面 ;第二部分,“名正言順”的演變,分析并概括它在演變過程中使用形式、表義內(nèi)容、語法功能的變化。

 

【關(guān)鍵詞】

 

共時語料;歷史語料;成語;演變  凝固形式

 

序言

 

本文對“名正言順”這一成語,在歷時和共時層面上進行分析,找出與之相關(guān)的語料,分析這些語料中“名正言順”的各種使用形式、表義內(nèi)容以及語法功能。并對其用法進行總結(jié)與概括。目的旨在通過研究四字成語“名正言順”,來分析它的性質(zhì),并以小見大,初步了解成語的演變過程。

 

“名正言順”的出處

 

1.1 使用形式

 

“名正言順”的語源形式是: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是孔子教誨他的弟子子路的一句話,原文如下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2 表義內(nèi)容

 

含有“名正言順”語源形式的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

 

孔子說:“仲由,你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抱持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淺析成語“名正言順”的用法演變 王永嬌  廣東海洋大學(xué)寸金學(xué)院  廣東湛江  524000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簡而言之,“名正言順”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來的含義有細微的變化,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但根本含義并未改變,只是其出現(xiàn)的形式有所變化。

 

1.3 語法功能

 

最初在論語中出現(xiàn)的“名正言順”,是以分句的形式出現(xiàn)的,當時他還沒有濃縮成四字詞,更沒有成為一個成語。并且,最初的“名正言順”是以反面表意出現(xiàn)的,即連用兩個否定副詞“不”,雙重否定之下,達到肯定的目的——“名不正,則言不順”即“名正言順”。就使用情況來看,“名不正,則言不順”一般都是在一個長句子中充當分句。 

 

“名正言順”的演變

 

通過含有“名正言順”的語料,可以分析出它在使用形式、表意內(nèi)容以及語法功能上的演變過程 :

 

語料1: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也。”

 

——(戰(zhàn)國.齊國)尹文《尹文子.大道上》

 

語料2: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

 

——(西漢)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

 

語料3: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而媚時掠美,非其實矣。

 

——(北宋)薛居正等修《舊五代史 卷七十八(晉書)高祖紀四》

 

語料4:蓋前時屈己講和也,猶以鸞輅在北之故,今其禍變?nèi)舸耍煜轮磻崳瑥?fù)仇之義,自不容己,以此播告,則[名正言順 ]

 

——(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

 

2.1 使用形式

 

“名不正,則言不順”再后來有多種變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

 

1)直接引用原句“名不正則言不順”,先秦、漢代這種用法很多,后代也有這種用法。儒家思想逐步發(fā)展,并最終在漢代成為中國正統(tǒng)思想,相信也是文學(xué)作品中常常引用圣人至理名言的一個重要原因,如語料 12都是這種用法。

 

2)從語料情況來看,直到宋代才有了“名不正則言不順”的簡縮形式“名正言順”。最終使得“名正言順”這一四字形式固定下來,并最終成為一個廣泛應(yīng)用的成語。如語料 4

 

2.2 表義內(nèi)容

 

那些直接引用語源形式的句子,在表意內(nèi)容上和“名正言順”的本意別無二致,比如 :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是不成。” 

 

——(西漢)桓寬《鹽鐵論 論儒》

 

以上這些句子完全使用了孔子這句話的本意。在語料123中的“名不正則言不順”都是這種用法。

 

最終,“名正言順”可以廣泛的用在任何適當?shù)膱龊系膶υ捴校⒉恢蛔鳛橐粋出仕原則,也不僅僅用在“君子”身上了。

 

看以下例子 :

 

今大王 名正言順 ],有何可議?——(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這個例子中的“名正言順”的內(nèi)涵在根本上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都是表示做某事時,因為有了名義上的授權(quán)和許可,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情都顯得合情合理,但是已經(jīng)沒有了最初形式中的固定含義。

 

2.3 語法功能

 

經(jīng)過長久的演變,“名不正則言不順”從一個復(fù)句的分句,最終變成了一個可以更為靈活使用的四字成語“名正言順”。語料123中的“名不正則言不順”都是對孔子言論的直接引用,因而也都是分句形式。

 

“名不正言不順”是由“名不正則言不順”去掉里連詞“則”得來的,在使用上已經(jīng)比原句要靈活許多,在現(xiàn)代的使用中有很多直接將“名不正言不順”作為句子成分的用法。當然,當“名不正言不順”中間加入“,”(或者不加)的時候,它就恢復(fù)了作為分句的身份,有時它也可以是一個單獨的句子。

 

結(jié)語

 

《論語》 是一部先秦重要典籍,也是漢語史研究的重要文獻材料,作為古漢語“活化石”的成語,有很多就來源于《論語 》。

 

成語是一種習(xí)見的固定詞組。它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能使語言生動形象,表達凝練含蓄,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

 

1)本文所有語料均出自北大語料庫,包括正文中黑體字引文和附錄部分的語料。

 

2)文中所提到的“名正言順”,不僅僅指凝固成固定結(jié)構(gòu)的四字成語“名正言順”,為了表達簡潔,在提到這一成語及其演變過程中的幾種形式時,都用“名正言順”來表示。

 

【參考文獻】

 

[1] 馬國凡 :成語,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

 

[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6 年版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fā)表網(wǎng)(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nèi)數(shù)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可以幫客戶代發(fā)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論文發(fā)表在線咨詢82702382
聯(lián)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廣告推薦

文章評論

共有 0 位網(wǎng)友發(fā)表了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