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論文摘要]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鋪滿機遇和挑戰,網絡不僅創建了全新的社會領域,也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傳統開辟了現代方式的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使現代社會越來越進入“網絡時代”。因特網已經闖進了中國人的生活,正在影響著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據《參考消息)2000年1月11日載文稱:據中國官方統計與預測,1998年底內地網絡用戶為200萬,1999年底達700萬,到下世紀初的2001年或2002年將達到3000~5000萬。另有關資料顯示,到1999年底,全球有1.5億人使用國際互聯網,到2000年已達3億人以上。網絡對人類的社會行為、文化傳播等帶來巨大促進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消極影響。面對網絡時代的來臨,作為培養人、塑造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滿機遇和挑戰,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手段,在信息網絡上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教育網絡系統,以實現我國高等學校擔負著為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重任的目標,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1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1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自覺抵制“網上垃圾”的誘惑
因特網上的信息是寶藏與垃圾伴生,網上“垃圾”極易誘導青年誤入歧途。特別是一些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黃色、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不僅耗費青少年大量的時間,而且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課題組調查,大約三成的青年上過色情網站。深圳青年上過色情網站的比例較高(占32.66%),其次是北京(占32.66%)和蘇州(占34.62%),沈陽(占19.23%)和呼和浩特(14.29%)。據不完全統計,在上色情網站的青年中,60%的人是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而接觸過網絡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9O%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就連李洪志及其“法輪功”邪教組織在世界范圍內開設了上千個網址,因特網上“法輪功”邪教宣傳主頁就多達四千多個。李洪志一伙至今仍通過因特網,變換方式,躲避監察,向國內網民發布其歪理邪說和各種指令,引誘數百萬群眾上當受騙,今年1月23日發生在天安門的自焚事件就是例證。
大學生一般計算機水平較高,網上查閱各種信息極易。如果大學生沒有抗干擾力和“免疫力,一旦墮入“黃色垃圾和不健康的信息”之中,其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呼吁社會各界杜絕黃色流毒以防止毒害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要著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增強其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正確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要善于吸收有益的科技信息,讓電腦和因特網上的信息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2加強大學生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防止青年的文化構成單一性
據統計,我國因特網用戶中以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居多,占46.7%,其次是25歲至30歲的用戶,占10.03%,而這些人中多數為青年大學生。由于因特網具有開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國界,連通了地球上任意一個可以連通的角落,使世界各國變成了地球村。這對于在封閉環境中建立的龐大的說教式的意識形態體系是一個巨大的沖擊,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新鮮而真實的信息和發達國家的先進觀念。但它同時也可能消除那些應當由青年繼承和弘揚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優秀文化。
我們知道,因特網的基礎語言是英語,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還不到1%,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中文在代表著最先進生產力的因特網上處于一種衰微,很可能導致沉湎于其中的青年對母語”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淡薄。同時,因特網的主導國家是美國,因特網上運行的信息大多隱含著美國式的意識形態,西方國家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我國進行各種色情、暴力、迷信等信息對網絡用戶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青年一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處于成長期,可塑性很強。隨著因特網的日益普及,使美國為主的西方意識形態更加暢通無阻,出現文化霸權”現象,將迅速地影響和同化著中國的青年一代,這也是與西方反華勢力反“和平演變”和爭奪接班人的關鍵。
一個青年必須擁有具備自身特質的民族文化身份,才能體現存在的文化價值,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豐富多采。目前就連法國等歐洲國家都在政府的主導下奮起抵御美國文化的單一入侵。在多種文化相互激蕩、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網絡時代,青年一代的思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為防止網絡時代消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必須教育、引導青年大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網絡時代青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學生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作為因特網的主要使用者,更要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自已的貢獻。
1.3增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避免網絡孤獨癥”導致消極的處世態度
毫無疑問,2l世紀地球將是網絡的虛擬世界。網絡具有廣泛性、間接性、隱蔽性和安全性等獨特的優勢,在網絡中,人們很容易獲得虛擬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價值極大化和他人對自已的終極關懷。當青年在虛擬世界獲取的快樂比現實世界多時,他們可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絡當中;而每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只會讓人更加傾向網絡中尋求安慰。這種惡性循環很可能造成一種惡果:青年只愿意在網絡上尋求虛擬中完美的人生,而消極對待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久之,讓人逃避現實,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同時,有些青年甚至因為過份投入而染上“網絡毒癮: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時則精神倦怠,消極對待學習和生活。這會導致人類的異化,不利于人類文明的進步。
引導和教育青年正確對待網絡虛擬化的特點。消除人際交往出現的障礙,這是當前青年工作的一項新課題。教育青年注重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交往,正確引導青年對待網上人際交往,適當控制對網絡的依戀,充分利用網絡擴大社會交往面,將網上網下的朋友結合起來,使生活更加豐富多采。
1.4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杜絕“網上犯罪”行為
網絡時代信息的廣泛應用,方便交流,使人們的社會行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年人固有的特點和網絡具有隱蔽性,受“誰也不知道這是誰干的”思想的影響,會導致人產生強烈的破壞欲。從而引起電腦行為、網絡行為的出軌,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淪為“網絡黑客”,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網絡時代出現一種新的犯罪行為:網上作案。從國內外統計的數據來看,80的“黑客”是青少年。“黑客”在國外已經對網絡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黑客”的出現,一方面為國外敵對分子對我國政府及其他機構、單位儲存的秘密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也為高校極少數智力較高的害群之馬膽敢以身試法、沖擊國家內部網絡“禁止”提供了可能,由此帶來的損失將無法估計。一名原北京著名學府的高材生,利用自己在證券公司實習的機會+盜買盜賣他人股票,給股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自己也身陷囹圄。
“黑客”的出現,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情緒不穩定且容易逞能,容易走向極端。例如,一大學畢業生郭某分配到承擔國防重點攻關任務的某研究所工作,曾參與了該項工程的設計工作。1999年5月7日,他拔號上網,看到該項工程的一些內容后,抱著別人的信息都不準,自己從事過這項工作,應當有責任發表一篇最權威的文章”的心態,在網上編發了該文,嚴重泄露了國家機密,觸犯法律,悔恨終生;二是一些青少年憑借自已掌握的高技術手段,以在網上制造惡作劇為取樂。曾經讓電腦界聞之色變的“CIH”病毒,就是一位臺灣大學生的玩笑之舉;三是一些青少年受到利益的驅動,伺機尋找經濟金融部門的網絡漏洞,以盜取巨額資金。目前,世界各地發生利用電腦進行金融犯罪、經濟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因此,首先,國家要加強對信息網絡的監控和管理的力度,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立法、執法,以強大的法律武器打擊信息犯罪活動+其次學校要研究開設網絡時代的新課題“網絡倫理道德教育課程,引導和教育青少年規范網上行為+再次,大學生要著力提高遵守網絡“游戲”規則的法制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優秀網民。
2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思考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振興的希望,只有加強他們的培養教育,才能造就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江澤民同志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黨的一件大事,要在全黨特別在領導干部中經常講、反復講、要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必須研究探討在網絡時代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具有創新性、實效性、
網絡不僅創建了全新的社會領域,也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而且也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傳統開辟了現代方式的創新。 實抓出效果。
[論文摘要]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鋪滿機遇和挑戰,網絡不僅創建了全新的社會領域,也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傳統開辟了現代方式的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使現代社會越來越進入“網絡時代”。因特網已經闖進了中國人的生活,正在影響著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據《參考消息)2000年1月11日載文稱:據中國官方統計與預測,1998年底內地網絡用戶為200萬,1999年底達700萬,到下世紀初的2001年或2002年將達到3000~5000萬。另有關資料顯示,到1999年底,全球有1.5億人使用國際互聯網,到2000年已達3億人以上。網絡對人類的社會行為、文化傳播等帶來巨大促進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消極影響。面對網絡時代的來臨,作為培養人、塑造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滿機遇和挑戰,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手段,在信息網絡上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教育網絡系統,以實現我國高等學校擔負著為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重任的目標,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1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1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自覺抵制“網上垃圾”的誘惑
因特網上的信息是寶藏與垃圾伴生,網上“垃圾”極易誘導青年誤入歧途。特別是一些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黃色、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不僅耗費青少年大量的時間,而且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課題組調查,大約三成的青年上過色情網站。深圳青年上過色情網站的比例較高(占32.66%),其次是北京(占32.66%)和蘇州(占34.62%),沈陽(占19.23%)和呼和浩特(14.29%)。據不完全統計,在上色情網站的青年中,60%的人是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而接觸過網絡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9O%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就連李洪志及其“法輪功”邪教組織在世界范圍內開設了上千個網址,因特網上“法輪功”邪教宣傳主頁就多達四千多個。李洪志一伙至今仍通過因特網,變換方式,躲避監察,向國內網民發布其歪理邪說和各種指令,引誘數百萬群眾上當受騙,今年1月23日發生在天安門的自焚事件就是例證。
大學生一般計算機水平較高,網上查閱各種信息極易。如果大學生沒有抗干擾力和“免疫力,一旦墮入“黃色垃圾和不健康的信息”之中,其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呼吁社會各界杜絕黃色流毒以防止毒害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要著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增強其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正確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要善于吸收有益的科技信息,讓電腦和因特網上的信息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2加強大學生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防止青年的文化構成單一性
據統計,我國因特網用戶中以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居多,占46.7%,其次是25歲至30歲的用戶,占10.03%,而這些人中多數為青年大學生。由于因特網具有開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國界,連通了地球上任意一個可以連通的角落,使世界各國變成了地球村。這對于在封閉環境中建立的龐大的說教式的意識形態體系是一個巨大的沖擊,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新鮮而真實的信息和發達國家的先進觀念。但它同時也可能消除那些應當由青年繼承和弘揚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優秀文化。
我們知道,因特網的基礎語言是英語,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還不到1%,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中文在代表著最先進生產力的因特網上處于一種衰微,很可能導致沉湎于其中的青年對母語”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淡薄。同時,因特網的主導國家是美國,因特網上運行的信息大多隱含著美國式的意識形態,西方國家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我國進行各種色情、暴力、迷信等信息對網絡用戶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青年一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處于成長期,可塑性很強。隨著因特網的日益普及,使美國為主的西方意識形態更加暢通無阻,出現文化霸權”現象,將迅速地影響和同化著中國的青年一代,這也是與西方反華勢力反“和平演變”和爭奪接班人的關鍵。
一個青年必須擁有具備自身特質的民族文化身份,才能體現存在的文化價值,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豐富多采。目前就連法國等歐洲國家都在政府的主導下奮起抵御美國文化的單一入侵。在多種文化相互激蕩、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網絡時代,青年一代的思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為防止網絡時代消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必須教育、引導青年大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網絡時代青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學生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作為因特網的主要使用者,更要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自已的貢獻。
1.3增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避免網絡孤獨癥”導致消極的處世態度
毫無疑問,2l世紀地球將是網絡的虛擬世界。網絡具有廣泛性、間接性、隱蔽性和安全性等獨特的優勢,在網絡中,人們很容易獲得虛擬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價值極大化和他人對自已的終極關懷。當青年在虛擬世界獲取的快樂比現實世界多時,他們可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絡當中;而每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只會讓人更加傾向網絡中尋求安慰。這種惡性循環很可能造成一種惡果:青年只愿意在網絡上尋求虛擬中完美的人生,而消極對待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久之,讓人逃避現實,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同時,有些青年甚至因為過份投入而染上“網絡毒癮: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時則精神倦怠,消極對待學習和生活。這會導致人類的異化,不利于人類文明的進步。
引導和教育青年正確對待網絡虛擬化的特點。消除人際交往出現的障礙,這是當前青年工作的一項新課題。教育青年注重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交往,正確引導青年對待網上人際交往,適當控制對網絡的依戀,充分利用網絡擴大社會交往面,將網上網下的朋友結合起來,使生活更加豐富多采。
1.4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杜絕“網上犯罪”行為
網絡時代信息的廣泛應用,方便交流,使人們的社會行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年人固有的特點和網絡具有隱蔽性,受“誰也不知道這是誰干的”思想的影響,會導致人產生強烈的破壞欲。從而引起電腦行為、網絡行為的出軌,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淪為“網絡黑客”,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網絡時代出現一種新的犯罪行為:網上作案。從國內外統計的數據來看,80的“黑客”是青少年。“黑客”在國外已經對網絡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黑客”的出現,一方面為國外敵對分子對我國政府及其他機構、單位儲存的秘密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也為高校極少數智力較高的害群之馬膽敢以身試法、沖擊國家內部網絡“禁止”提供了可能,由此帶來的損失將無法估計。一名原北京著名學府的高材生,利用自己在證券公司實習的機會+盜買盜賣他人股票,給股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自己也身陷囹圄。
“黑客”的出現,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情緒不穩定且容易逞能,容易走向極端。例如,一大學畢業生郭某分配到承擔國防重點攻關任務的某研究所工作,曾參與了該項工程的設計工作。1999年5月7日,他拔號上網,看到該項工程的一些內容后,抱著別人的信息都不準,自己從事過這項工作,應當有責任發表一篇最權威的文章”的心態,在網上編發了該文,嚴重泄露了國家機密,觸犯法律,悔恨終生;二是一些青少年憑借自已掌握的高技術手段,以在網上制造惡作劇為取樂。曾經讓電腦界聞之色變的“CIH”病毒,就是一位臺灣大學生的玩笑之舉;三是一些青少年受到利益的驅動,伺機尋找經濟金融部門的網絡漏洞,以盜取巨額資金。目前,世界各地發生利用電腦進行金融犯罪、經濟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因此,首先,國家要加強對信息網絡的監控和管理的力度,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立法、執法,以強大的法律武器打擊信息犯罪活動+其次學校要研究開設網絡時代的新課題“網絡倫理道德教育課程,引導和教育青少年規范網上行為+再次,大學生要著力提高遵守網絡“游戲”規則的法制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優秀網民。
2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思考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振興的希望,只有加強他們的培養教育,才能造就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江澤民同志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黨的一件大事,要在全黨特別在領導干部中經常講、反復講、要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必須研究探討在網絡時代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具有創新性、實效性、
網絡不僅創建了全新的社會領域,也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而且也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傳統開辟了現代方式的創新。 實抓出效果。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簡析新時期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