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緊缺,循環經濟理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并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態城市建立的條件和步驟,并提出了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建設的幾點建議。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理論萌芽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具體原則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原則。它的思路是改變傳統經濟中“資源一一產品一消費一污染排放”的單向流動線性經濟模式為“資源一產品~消費一再生資源”的自然生態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卒葉I足清潔生產。總之.就是按照生態經濟規律來利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最早利用循環經濟的國家是德國.亞洲搞得最好的國家是日本,而我國的循環經濟娌淪是從2003年起才進入了實踐推進階段。
1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制約條件及步驟
1.1生態城市的內涵
生態城市慨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BA)計劃研究巾提出的。是代表一定地域空問內人與自然系統和諧、持續發服的城市類型的高級階段、高級形式。具體的說,生態城市是全球或區域生態系統巾,分享公平承載系統份額的可持續發展子系統,它是基于生態學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復合系統,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與人工協調、人與人之問和諧的理想人居環境。一個城市不管多么貧窮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資源,在系統內部及外部建立和諧的生態關系,城市擁有充沛的活力,這個城市就處予健康狀態,即生態城市。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要充分融合社會、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才能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的充分和諧,因此,根據現代化進程生態城市可以被分為工業型生態城市、人文型生態城市。
1.2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制約條件
國內外研究認為,生態城市應是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和諧、發展持續的社會一自然一經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類居住區,而良好的生態城市規劃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1984年,聯合國在其“人與生物圈”(MBA)報告中提出了生態城市規劃的五大原則,其實也就是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五大條件:第~,生態保護戰略。就是把整個生態城市建立成為田園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無污染城市、綠色城市和風景城市的綜合體。第二,生態基礎設施。生態基礎設施可以包括污染凈化處理設備、能源基礎設施、資源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市政服務體系、社會基礎設施等。第三,居民的生活標準。作為生態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較低的環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綠化、完善的資源利用體系、舒適清潔的環境、齊全的區域生態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態基礎、可恢復的生態系統。第四,文化歷史的保護。就是要建立一個高素質的社會人文生態文明體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現代文明結合起來。第五,將自然融入城市在發展高效增長的城市經濟體系巾,優化投入產出的生產系統,布置合理的經濟產業格局,發展綠色產業體系,不會因為城市發展而破壞環境。
1.3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步驟
在目前的研究領域中,雖然人們都認為生態城市不同于以往“綠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實際建設中,卻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態系統和整齊劃一的城市規劃,沒有以循環經濟模式來估量生態城市的系統,即包含基礎設施、農業、工業、人文、肖費等各方面的設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其應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首先減少進入生產和肖費體系的物質消耗量}其次,通過精良的售后服務等手段延長產品的使用時間和服務時間;最后,通過工業凈化等人為或自然凈化的手段來將廢棄物重新變成資源后再次循環利用。經過循環經濟的實施,就可以將工業廢料或半成品用于農業,把凈化后的城市廢水用于農業灌溉,把種養的動植物作為工業原料、消費產品,從而將工業、農業、消費連接成為大的循環圈。
2對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幾點建議
2.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垃圾處理等環保產業的發展
2.1.1發展生態農業。耍積極開發生態種植業、生態畜牧業,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使農業廢物無害化、資源化,減少農業的白色污染,還原土地原始狀態,形成了生態大農業的良性循環。
2.1.2發展生態工業。工業發展要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原則。在產業方向上,關、停、并、轉一些有污染的工業企業,對新上的工業項目特別是化工項目,實行集中布點或將其放在非城區的下風方向,避免空氣污染物對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潔能源,恒久保持清潔生產,以符合國家的需求
2.1.3發展生態旅游業。良好的環境和自然生態是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作為以紅色旅游聞名于世的南昌,不僅制定了南昌一吉安一井岡山線、贛州一瑞金一于都~會昌一長汀一上杭一古田線、井岡山一永新一茶陵一株洲線和黃山一婺源一上饒一弋陽一武夷山4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而且在泰井等高速公路種植了四季常綠的易活植物,樹立了一系列井岡山斗爭題材的雕塑,讓游客們感受到“歷史紅、山林好”的特色,是典型的文化生態之路。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我國跨國公司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